治疗方法:
仰卧位,术侧肩部垫高约30°,局部麻醉,沿锁骨前上缘骨折处为中心做3~6cm切口,剥离两断端前上缘少许骨膜,显露骨折端,由断端向远折端逆行钻入1枚斯氏针(直径>2mm)此时应注意角度,防止钻入肩锁关节,然后将骨折复位,再将斯氏针由外向内钻入,此时应注意与锁骨纵轴夹角尽可能小,以使斯氏针与锁骨长轴一致,斯氏针进入骨折近折端髓腔内长度至少3cm,继续钻入稍感困难为宜,于外露针端弯曲90°左右,针尾留0.5cm。粉碎性骨折或长斜行骨折以钢丝或粗丝线捆绑。
术后处理:术后三角巾悬吊术侧上肢3~5周,避免肩关节过度外展及旋转活动,早期行手、腕、肘关节活动。4~6周后复查X光片,少量骨痂形成时可拔除斯氏针。
本方法与接骨板内固定比较,接骨板内固定剥离骨膜范围广泛,固定后易产生应力遮挡,不利于骨折愈合,且钻孔的深度不易控制,易伤血管、神经,骨折愈合后,去除接骨板后针孔处易于发生再骨折,本法固定由于肌肉收缩,产生微小轴向应力,利于骨折愈合。另外,本法不需要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物。
经临床实践,本方法有以下两点弊端:(1)内固定滑脱:原因是内固定直径较细,加之上肢重量影响。避免方法是使用较粗的内固定物,也可以考虑针尾置于皮下。2)易感染:由于针尾外露时间较长,易致感染,避免方法是定期局部换药,尽量早拔除内固定。